(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短途车辆运输占比有所增加,中长途车辆的运输占比有所减少”。近日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京组织召开的第四期现代物流智库论坛暨2023年下半年公路货运形势分析会上,关于公路货运价格低迷原因与出路这一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周志成、G7易流CEO翟学魂、京东物流集团公共事务(ESG)高级总监田琳、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赵南希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新现象。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所工程师赵南希发言时特别指出,结合近三年的数据来看,研究发现中长距离运输车辆的运输占比在减少,而短距离运输车辆运输占比在增多。
“500公里以上的长途占整个货运比例里面下降了15%,200公里以上的长途也下降了接近7%还是8%,加在一起下降了20%多,但是200公里以内的运距的货量占比是提升了,所以在今年货量与去年货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实际上是200公里以内的货量增加了,但是200公里以上的货量却减少了,所以实际上结构发生了变化。”翟学魂对于这种变化颇有兴趣。
翟学魂指出,这个变化是在一年之内发生的,从去年到今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会使得长途货运司机和运力过剩,这个结构的变化也对需求是有影响的,因此公路货运的运价也高不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中长途的运输占比减少的情况,翟学魂认为有两点:一是去年省与省之间经济脱钩,大家开始多建仓少跑路,减少跨区域调车的麻烦。另一方面是品牌企业为了应对多批次、小批量、多渠道的这种营销模式、营销渠道的变化,所以设了很多类似前置仓和小仓库,这样平均运距就少了,原来20个仓库,现在变成80个仓库,运距就变短了。
翟学魂的第二种说法在京东物流集团公共事务(ESG)高级总监田琳处也得到了验证。田琳表示,整个快递企业包括京东物流、三通一达、顺丰等,都在加强配送网点和仓库的建设与布局,根据客户的订单分布,为客户提供成本最优的分仓规划方案,减少跨区发货,提升次日达占比。
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随着品牌企业仓库和网点的分布更加广泛,货物的运输距离变得更短。这减少了中长途货运车辆的行驶里程和运输时间,压缩了中长途货运车辆的生存空间。同时,仓库和网点的增加也提供了更多的货物集散地点,使得货物的中转更加便捷。这些因素都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进而降低了货运价格。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在总结时指出,当前公路货运市场出现“加仓减路”的趋势,随着需求结构变化,服务本地消费的仓储布局逐渐加密干线运输线路正在减少需要引起大家关注。